“自从用了亲土1号,土壤疏松多了,绿苔也少了,草莓长势明显。”前不久,山东沂源草莓种植户王安民在2018中国草莓产业大会上喜获草莓擂台赛金奖,“改土养地”成为他的制胜秘诀。如今,土壤酸碱失衡、重茬连作、土传病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民对土壤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也逐渐觉醒。

今年1月1日起,《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标志着国家对土壤的保护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土壤污染防治进入了“新纪元”。作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农用土壤修复改良成为行业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一场行业变革呼之欲出。

土壤污染防治法亮剑 农资行业迎变局

土壤污染、地力退化已经敲响了全球粮食安全和食品健康的警钟,我国耕地退化面积超过40%,土壤污染面积大、有机质含量低,呈现南酸北碱态势,土壤污染防治刻不容缓。

在此之前,我国相继出台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多位专家认为《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土壤污染防治的顶层设计,对于发展绿色、品质农业,践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曾表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土壤污染的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方面构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的“大网”,推动土地精准管理及安全利用。

如今,法律已亮剑土壤污染难题,剩下的就是具体落地路径。关于耕地修复,《土壤污染防治法》重点提及和鼓励生物修复措施:第五十七条“修复活动应当优先采取不影响农业生产、不降低土壤生产功能的生物修复措施,阻断或者减少污染物进入农作物使用部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二十七条“鼓励农业生产者采取有利于防止土壤污染的种养结合、轮作休耕等农业耕作措施,支持采取土壤改良、土壤肥力提升等”。这意味着农业土壤修复改良已经成为法定义务,土壤修复产业及其龙头企业将迎来大机遇。

 生物能技术助力 亲土1号打造“改土养地”样板

亲土1号是生物能技术的最新科研成果,依托美国富朗7大生物能技术,专为解决土壤问题而来,从种植源头着手,种养结合,种植和修复同步进行。亲土1号还针对土壤面临的各种障碍如酸碱、重茬等问题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达到“一改”(改养土地)、“二提”(提产量、提品质)、“三省”(省肥、省药、省工)效果,真正满足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防”和“治”两大要求。

改土养地作为金正大集团的“1号工程”,过去一年来,亲土1号以示范田建设、推广大使招募、服务站打造、土壤健康大讲堂、亲土状元评选等方式,让亲土1号在全国上百个经济作物重点县生根落地。四川眉山一位柑橘种植户说,“近年来,柑橘园的土壤越种越板、越种越酸,今年用了亲土1号之后,土里居然出现了久违的蚯蚓。”安徽长丰的草莓种植户郑友成说,亲土1号缓解炭疽病害,死棵烂苗少了,草莓开花量大、坐果率高,畸形果少了许多。

 

左:对照田开花坐果少,且畸形果较多;右:亲土1号示范田结果多、花量大,果型优良

 

左:对照田姜地土壤青苔遍布,板结严重;右:亲土1号示范田姜地土壤疏松

山东济阳的黄瓜、河北乐亭的葡萄、江苏大丰的西瓜、陕西阎良的甜瓜……从北到南全面覆盖,亲土1号缓解了作物重茬障碍、土传病害,实现了提质增产,农民切实尝到了甜头。目前,在全国150多个市场、十多种作物上已经验证了亲土1号的突出效果,它点亮了土地效能,用最简单的方式把土壤保护意识潜移默化植入到农民的日常种植习惯中,让农民对改土养地有了更深的认识。

 

山东省博兴县店子镇西红柿种植户朱建明用亲土1号实现丰收

领衔品类变革  土壤修复迎万亿商机

亲土1号创领土壤改良修复品类,其技术不仅实现了全球领先,而且代表了国际先进的种植理念——亲土种植,这是一套系统的土壤改良与修复工程,将国际先进种植模式落地中国,打通了千县万村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亲土种植中国方案”。

在农业农村部指导下,金正大集团牵头陆续开展了亲土种植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南方红壤改良等项目,获得政府和各方高度认可。在去年底联合国纽约总部举办的“世界土壤日”上,金正大集团分享了亲土种植在中国落地的成果,受到世界亲土种植联盟和世界粮农组织的一致肯定,认为它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已落地实践的农业可持续解决方案。

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市场空间巨大,仅耕地修复市场空间就高达3.92万亿。专家表示,企业是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力量,机会属于有实力、有战略眼光的龙头企业。亲土1号凭借集团领先的科技研发实力,提前多年布局土壤修复改良领域,领跑优势明显。

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说:“土壤污染防治法赋予农企的责任更重了,但我们干劲更足了。如果哪天看到中国每一片翻耕过的土层都犹如软和的海绵,我才能说自己尽了一个‘三农服务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