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过去40年的发展和改革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地区。在此期间,实际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左右。中国人口占世界的约20%,但淡水资源只占世界的6%,耕地只占8%,2015年它满足了自身95%的粮食需求。

据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9月5日报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农业急剧多样化。农业经济现在高度商业化,数以千万计的农场生产高价值商品。在曾经很少有非农就业的地方,现在大部分农村家庭收入都是非农收入。农业的增长和非农就业的上升大大减轻了农村的贫困状况。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7年的不到1500万。如今,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到2020年消除农村贫困。

报道称,这种增长是机构改革、技术革新、市场改革和农业投资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农业部门开始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粮食产量在牺牲环境的情况下得到了提高:研究表明,地下水对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

报道称,工资上涨提高了粮食生产成本,并降低了中国在全球市场的农业竞争力,而与此同时人们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忧很高。尽管农村收入稳定增长,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很大。

为了应对人们对农业收入和粮食安全日益增长的担忧,中国自2004年以来采取了几项重大政策措施。最初的政策包括取消农业税费和出台直接补贴方案,其中最早的是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在2006年化肥和其他农业物资价格上涨后,中国的决策者们扩大了直接补贴计划。

报道注意到,除了利用补贴,中国的农业官员还在价格上给予支持。最重要的措施是2004年对稻谷和2006年对小麦实施最低收购价格政策。

鉴于市场干预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政府已经实施了几项新政策并改变了补贴目标。官员们逐渐开始将部分预算从补贴承包者转向支持更多提高生产力的投资,比如土地集中。2016年,中国将所有对粮食、种子和农资综合的补贴合并为单一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报道指出,中国还开始降低干预市场的力度。

认识到农业经济中的资源限制和实现一套严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挑战,中国政府对农业投资作出了强有力的承诺。自21世纪前10年中期以来,农业部负责监管土地、水和技术方面的重大公共投资。中国承诺到2020年将向水资源保护领域投资约6300亿美元,还优先重视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及建立保护和提高土地质量的制度。

报道称,过去40年来,中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重大挑战依然存在。2017年,中国提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它为农业转型提供了一条更为清晰的道路,并旨在建立一个制度框架。它要求中国到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它还要求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并强调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时间才能证明这种战略是否会成功。如果真的能成功,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过去40年的创新和大胆改革。

谷雨时节,中国农民在进行机械插秧作业。(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